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打响生态品牌!“蓝色海湾”项目入选“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时间:2023-08-26 21:58:53     来源:广西新闻网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第二批全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由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钦州项目群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引领港产城绿色融合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整治样本。

自2021年初夏以来,在中交建设者的努力下,金鼓江畔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印入人们眼帘的是成片草海桐、秋茄以及白骨壤在江畔扎根生长,水草摇曳,白鹭纷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树苗培育。朱妍彦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态修复再造“海上森林”

“抓紧时间上苗木固定杆,这些小树苗少一个可不行!”项目工区负责人龚琪琳一边对工人们说着,一边麻利的查阅潮汐表、清点苗木数量、检查驱蚊设备......凭借着2年种植红树林的经验,龚琪琳这批建设者也从当初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红树专家”了。

自开展金鼓江区域修复与整治工程以来,项目设立了2个育苗基地,累计培育约400万株红树苗,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千万元以上,但在这成功的背后,保育红树苗的过程十分艰难。

珍贵的红树苗对生长条件要求苛刻,且人为在海上“造林”还会受到潮汐、病虫害及水体污染等因素影响,种植时节、水位以及后期的保育工作,每项工作都需要进行充分调研。为保护脆弱的红树苗,项目在专家们的精心研究和指导下,在滩涂高程、生境改造和持续管护上下功夫,成功将红树苗的存活率从原先的20%提升至50%。此外,项目采取建设、运营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被征拆户纳入到红树林的保护、育苗、栽种、养护和补栽等全链条上工作。渐渐地,一株株红树苗在中交建设者的手中茁壮成长。

2023年3月,金鼓江岸线综合生态整治修复工程蓝色海湾孔雀湾、鹿儿环江子项目在钦州市海洋局组织的整体验收会上顺利通过验收,这是广西北部湾片区中,首个验收成功的红树林修复项目。红树林的修复工程改善了城市周边绿化景观带,提升了城市品质与民生环境,也为鸟类、底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增强了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金鼓江航拍。朱妍彦 供图

长效治理确保“绿意”长存

金鼓江岸畔是由钦州港海湾的形成的三江六岸,对红树林生长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苗木是种下去了,治理好岸线生态,也是我们的职责。”为治理岸线生态和保障红树林生长,项目负责人王笔飞带领职工坚持以“先保护、再治理、后开发”的原则,重点围绕金鼓江岸线的环保安全质量一体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环保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路基边坡加盖土工布,开挖纵向排水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红树林生长区。此外,在项目标头、钢筋加工厂处设立扬尘监控系统,监测PM值、噪声、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环境因子,实时联网监控,有效控制现场扬尘污染,并结合企业文化和周边环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美化、亮化,设置2米高的绿色围挡封闭,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确保岸线治理到位。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红树林自然恢复与改造总计94.08公顷、海鸟栖息地生态恢复1.96公顷、海湾水质净化5.71公顷、养殖围堤拆除6.39公里以及岸线生态化5.39公里。项目红树林修复完成后,将实现每年减少14.08万吨碳排放量。建设期间,项目荣获钦州市建筑业先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绿色施工先进单位以及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11项市级荣誉。

水环境调查。朱妍彦 供图

“青”力缔造城市亮点名片

在金鼓江畔的红树林海洋科普展馆的亲水平台上,常常能看到来这里开展研学的人们纷纷走进红树林生长区域,零距离接触、探究这种神奇的植物。自2022年7月项目金鼓台对外试运营以来,先后接待了广西区内外调研、研学、科普教育团体102个、3800多人次。

期间,项目与中交城投共建,建立并扩大“中交蓝马甲”环保科普志愿者队伍,在金鼓台开展义务讲解,筑牢海岸“绿色长城”活动,同时与钦州市图书馆、科技馆、北部湾大学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联动开展“走读广西·向海而兴”探秘红树林海洋科普研学活动,并在中国日报、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28篇相关报道,提高了企业知名度。随着“叠水花溪”“莲心逐梦”等精品景观的建成,有效塑造了区域绿色生态城市IP,品质工程、志愿服务工作均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成为区域“爆点”和“网红打卡地”。

如今,金鼓江湖畔已逐步转型成为钦州市内湖外海公园和沿江景观带。项目也在改善海湾生态环境,扩大红树林栽植的同时,对提升滨海景观和宜居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品位及形象贡献力量,为中马园区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朱妍彦)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