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归来仍是少年99 | 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一位“职业农民”的家国情怀

时间:2023-03-07 21:08:24     来源:百家号

图为郑培坤在来京参会的飞机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郑培坤在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有一位自称“职业农民”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30岁那年,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业;他凭借畜牧兽医专业科班出身的“一技之长”,带领村民们通过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他保有充沛的“家园情怀”,在扎根乡村过程中为故乡振兴谋出路。

2005年大学毕业后,郑培坤在城市从事一份“白领”工作。2012年的一次返乡探亲,令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萌生了回乡带领大家创业致富的想法。

那时的塔山村,不仅村民生活水平低,乡村产业发展规模也几乎为零。“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显得十分荒凉。”看着故乡这样的景况,郑培坤心里不由泛起阵阵酸楚。

“我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如果能利用一技之长在村中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不仅能实现人生价值,也许还能吸引大家回乡就业,帮助大家摆脱贫困,另外也能让村里的老人、孩子得到身边亲人的关爱。”他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这一年,郑培坤正式告别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一头扎进故乡的村庄。与他一同返乡的,是带领家乡摆脱贫困的坚定心愿,他将这称为“家园情怀”。

返乡的愿景是好的,返乡后的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经过细致调研,郑培坤发现,村民们原有的养殖方式粗放,以户为单位零星散养,不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养殖收入也微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逼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

“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变原先的粗放式养殖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就能以养殖业为载体带动大家创业致富。”他的信念日益坚定。

图为郑培坤在养殖场饲喂母牛

目标一旦明晰,脚步就坚定有力。

郑培坤发现,塔山村原有的肉牛养殖业,在他返乡前已遭遇多年“瓶颈”,诸多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当地没有种牛繁育基地,村民们需要到内蒙古等地牧区购买种牛。采用“散养”方式的农户都是零星几只地购买,一头四五百斤重的牛犊,实际成交价往往比规模化购买的价格高出六七千元。不仅价格虚高,私下购买的种牛也因缺乏检验检疫程序而存在健康风险,未经检验的种牛一旦患有传染病,轻则被销毁、给农户造成损失,重则将疾病传染给人,带来更大危害。

郑培坤考虑到,建设规模化养殖场能解决这些令养殖户“头痛”的问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成批购买种牛,还将饲料配备、兽药使用等统一规范起来,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安心养牛。

养殖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日渐显现。由于缺少抵押物,农村养殖场向银行贷款常遭遇“融资难”,这是制约产业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同时,专业人才匮乏也令郑培坤焦心:“老一辈养殖技术人才已到退休年龄,年轻一点的‘80后’‘90后’技术人才不愿留在村里,养殖业技术型人才断档窘境凸显。”

此外,品牌化意识不强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酒香也怕巷子深。农户养殖加工的肉品质量虽好,但由于缺乏品牌化意识,在诸如有机产品认证等工作上做得不够,常面临滞销境况。”他感叹道。

图为郑培坤在养殖场查看牛群状态

如何“对症下药”,将产业做大做强、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使村民持续增收?郑培坤一天都没有停止思考。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同为解决眼下问题奔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得知他们面临的困难后,主动送来帮助——

为支持养殖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协助养殖户延长产业链,将出栏的猪、牛等牲畜就地加工成肉制品,指导肉制品深加工。同时,在距离村子30公里内的县城设立农产品直营店,构建起从种牛养殖到加工、销售全链条,延长产业链,为产品打通销路。

在养殖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及时提供政策指引,方便相关证照顺利办理。

要提高产品品牌价值,标准把控是关键一步。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扶持。在他们的指导下,养殖场对肉制品引入有机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大幅改进。“从饲料中不能添加什么到肉品加工工艺,市场监管部门严谨细致指导我们对标对表,用高标准切实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潜在品牌价值,农产品更畅销了。”郑培坤回忆说。

此外,在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申报指导、向养殖户宣传政策等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也向村里提供了许多帮助。

“目前,村里农业产业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一年。”郑培坤欣慰地说。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629元增长至2022年的18000元,450户、1756人累计分红1176万元。郑培坤还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1月,他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郑培坤的心里又有了新的期望。繁忙工作之余,他为促进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发展持续思索。今年,他将加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并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中对70岁以上老人的补助标准、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纳入上会建议。

“不管是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还是以上建议,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让乡村面貌更加美好,这是我作为一名‘职业农民’心中的家国情怀,也是我奋斗的最大价值所在。”郑培坤笑着说。

图为郑培坤在养殖场饲喂母牛

创意策划:栗世民 邵甜甜 郑晓可

作者:孙 彦

编辑:邵甜甜

制图:邵甜甜

监审:沈艳阳

中国市场监管报社音伴工作室 出品

征稿

要求:围绕工作难忘瞬间、生活感人时刻、荣誉获得事迹,或者是日常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件,真诚地给我们讲讲你或者你身边同事的故事。千字左右。

对象: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或市场主体人物。

邮箱:yinban0217@163.com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原标题:《归来仍是少年99 | 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一位“职业农民”的家国情怀》

标签: